紫外分光光度計安全使用秘籍如下:
一、操作前準備:環境與設備檢查
1.環境控制
溫濕度:保持實驗室溫度在20-25℃,濕度≤60%。溫度波動會導致光學元件熱脹冷縮,濕度過高易引發霉變,影響光路穩定性。
防塵防震:關閉門窗避免灰塵進入,儀器放置在穩固臺面上,遠離振動源(如離心機、通風櫥)。
2.設備檢查
電源與接地:使用穩壓電源,確保接地良好,避免電壓波動或靜電損壞電路。
比色皿適配性:根據測量波長選擇比色皿:
紫外區:必須使用石英比色皿(透光率高,耐腐蝕)。
可見光區:可用玻璃比色皿(成本低,但紫外區吸收強)。
比色皿清潔:用無水乙醇潤洗后自然晾干,避免指紋或劃痕(油脂會散射光線,劃痕導致光程誤差)。
二、紫外分光光度計操作流程:規范步驟避免誤差
1.開機預熱
打開儀器電源,預熱30分鐘(關鍵步驟!預熱不足會導致數據漂移)。
打開電腦及配套軟件,檢查儀器自檢是否通過。
2.參數設置
測量模式:根據需求選擇“吸光度(Abs)”“透過率(T%)”或“能量”。
3.波長選擇:
定量分析:設置目標波長。
全譜掃描:設置起始波長和終止波長。
狹縫寬度:常規分析選2nm(分辨率與靈敏度平衡),非專業人員勿隨意調整。
4.空白校正
加入與待測樣品基質一致的空白溶液(如含鹽樣品需加等量鹽分),避免背景吸收干擾。
將空白比色皿放入樣品池,點擊“Auto Zero”或“Baseline”進行基線校正(每天至少一次)。
5.樣品測量
裝液量:液體體積為比色皿高度的3/4(避免溢出或氣泡)。
放置方向:比色皿透光面標記(如箭頭)需與光路方向一致,防止光程誤差。
數據讀取:點擊“Read”獲取吸光度值,或啟動掃描獲取光譜曲線。
三、紫外分光光度計安全注意事項:規避風險延長壽命
1.光源保護
關機順序:先關鎢燈(冷卻慢),再關氘燈(避免燈絲驟冷斷裂)。
避免直視光源:氘燈發射紫外光,直視可能損傷眼睛。
2.液體防護
防溢出:操作時輕拿輕放比色皿,避免液體灑入儀器內部(腐蝕電路)。
清潔處理:若液體灑出,立即用干布擦拭,并檢查樣品池是否干燥。
3.比色皿管理
專用專用:不同樣品使用不同比色皿,避免交叉污染(如蛋白樣品易吸附)。
4.清洗方法:
水洗 → 酒精洗 → 丙酮沖洗(去除頑固污漬)。
避免暴力擦拭(如用紙巾直接擦透光面)。
5.數據備份
定期導出數據至U盤或電腦,避免存儲器滿導致數據丟失。
